正文

榆中县军企校携手协同共建基层党组织


发布时间:2023-04-17 10:09:37 来源: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县委基层党建攻坚年活动部署要求,榆中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军地、企地、校地共建共融共促的有效模式。不断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和地方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校属地党建联建共建。

军地协同共建基层党组织

榆中县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全面建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属地乡镇和村党组织与驻榆部队结对共建机制,协商确定共建重点内容,组织签订军地基层党组织协同共建协议;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乡镇党委牵头,协调驻地部队党组织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官兵,兼任乡村中小学校和结对村党组织“政治辅导员”或“党建指导员”,定期组织开展政治辅导和党建指导工作,帮助学校和村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依托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和驻地部队党员活动室等,打造军地共建、军民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设置政策宣传栏、共建主题墙等,有条件的灵活配备图书报刊、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充分宣传国防和双拥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展示共建成果,为军民提供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等便民服务。在乡村主干道、文体广场等区域合力打造“双拥示范路”“双拥主题广场”,营造浓厚氛围。

全面推行共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共上一堂党课、共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共过一次党员“政治生日”等“四个一”活动。按照“一季度一主题”,精心谋划设计组织生活内容和方式,组织军地党员共同开展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引导军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驻地部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军事日”或“军营开放日”等节点,组织乡村党员、退役军人、学校师生等参观部队军史馆、荣誉室、武器装备陈列馆等场所,开展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感受军营生活及国防事业发展成就。组织参战老兵、“最美退役军人”等组成“乡村红色宣讲团”,定期到结对部队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用亲身经历引导教育广大官兵筑牢信仰之基;每年组织驻地官兵开展一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让驻地官兵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发生巨大变化,激发官兵发展热情,引导驻地部队和官兵积极参与支持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充分发挥部队官兵、联村民警、法律顾问、老党员等人员的优势作用,探索建立“军民调解室”等平台,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遵纪守法,调解群众征地拆迁、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军地联防联动机制和抢险处突机制,充分发挥驻地部队优势,加强民兵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民兵进行日常训练,组建由部队官兵、民兵联合组成的抢险救灾小分队,定期联合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突等演练,提升应急备战能力;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军地党员群众广泛开展“为青山增绿、为党旗添彩”“保护环境、志愿同行”“弘扬传统文化”等文明共建活动。深入开展“拥军模范”“爱民标兵”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双拥示范乡村建设,助力双拥示范县创建。

协调驻地部队以党组织名义实施“军营帮困”和“军徽映夕阳”等军爱民项目,组织官兵“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解决特殊群体生产生活实际困难;通过召开共建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部队及官兵在安全饮水、营房建设、战备训练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解决。引导爱心人士、非公企业、协会商会等广泛参与拥军工作,定期深入部队开展慰问官兵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解决部队官兵实际困难和“微心愿”;在建党、建军、国庆等重要节点,协调驻榆高校、县文旅局、社会团体等开展戏曲进军营、红色文化进军营、文艺作品进军营等活动。

企地协同共建基层党组织

探索建立县直行业主管部门、属地乡镇、企业所在村三级党组织与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3月底前,县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分别确定一家分管领域重点企业开展结对共建;乡镇党委在辖区范围内确定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与机关党组织结对共建;村党组织按照“一村一企”的原则与驻村企业结对共建;建立乡村党组织和结对企业管理层定期沟通、双向互动工作机制。乡、村两级分别建立企地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相互交流和协调利益的平台,研究解决群众、企业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

推行“书记结对、党员互助”共建模式,乡村党组织书记与驻地企业党组织书记“一对一”结对帮带,取长补短,提高综合服务管理能力。乡镇党委聘请一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出资人到结对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或乡村振兴特派员,深入做好结对共建工作。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共学党的理论、共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同上一堂党课等企地党建共建活动;乡村党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乡村文化进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驻地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先进管理经营理念进农村”“发展信息进农村”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结对村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引导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通过设立助学基金等方式,每年对新入学的贫困高中生、大学生进行资助,助力莘莘学子完成学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定期在结对村组织招聘会或发布招聘公告,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和未就业大学生就近务工就业。组织企业职工与结对村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众结对,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推行“党支部+企业”发展模式,立足本村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方向,依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平台,动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民宿、特色养殖、资源开发等发展项目,助推乡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依托企地资源,探索实施“合约食堂”“订单菜圃”“蔬菜直通车”等项目,鼓励企业以消费帮扶形式,优先采购驻地农副产品,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解决群众销售难题。引导企业盘活村集体土地、厂房、校舍等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动企业通过“朋友圈”“同业圈”“产业圈”等渠道,推介本村本地特色资源、特色项目,吸引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村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村民代表会议等党员群众集中学习、集中议事的有利时机,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大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合企业党组织定期开展道路清洁、沟渠清淤、垃圾清除“三清”行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借助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合力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引导企业通过冠名等方式,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参与乡村水电路网、清洁能源、养老助残和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推动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结对村提供用工需求信息,优先安排结对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引导企业向低收入农户提供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技术转让等支持,帮助农户自主创业。协调企业将一些基础设施等生产配套性外包项目,优先发包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引导企业帮助农户增强创业创新意识,帮助结对村培育一批“青创客”“农创客”,推动农村人才创业创新。协调结对企业选派优秀人才、技术能手和经营骨干到村担任创业导师、科技指导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创业辅导、传授实用技术。组织党员群众到结对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现场观摩学习,帮助群众开阔视野,了解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增强发展能力。

校地协同共建基层党组织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全面建立县直行业部门、乡镇、村(社区)与驻榆高校结对共建机制。协调高校党组织选派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到结对县直部门机关、乡镇和村(社区)锻炼,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在充分发挥挂职学生干部优势特长,助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县域行动等中心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干部实践能力;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借助高校师资力量,采取“请进来”与“走进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培训。

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协调结对高校党组织有针对性的聘请一批大学教师,担任单位业务骨干、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导师,建立导师帮带工作台账。协调帮带导师采取组织学习、专题培训、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调研走访、现场教学等方式,围绕带思想教育助扎根、带基层党建强堡垒、带群众工作优服务、带产业振兴促发展、带乡村治理保和谐、带作风养成促实干“六带六促”,定期开展帮带活动,不断提升乡村干部指导领导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工作能力。县农业农村局会同乡镇对全县涉农企业技术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土专家”“田秀才”、大学毕业未就业学生等群体进行深入摸底,分类建立台账,县科技局会同县工信局以全县规上企业为重点,征集企业培训需求,分别对接高校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同时引导结对高校建立科研成果试验示范基地,支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吸引在外各类优秀人才有序回归;县教育局以乡镇为单位,健全完善中小学生台账,协调结对高校党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确定一批优秀大学生,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组织大学生与全县中小学生结成对子,依托电话、微信、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员阵地等线上线下平台,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广泛开展课后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志愿活动,帮助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励志成才。

围绕培育壮大高原夏菜、百合、中药材、养殖、乡村旅游、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由相关行业部门负责,聘请结对高校专家教授担任产业发展顾问,邀请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专题讲座,对各类产业把脉问诊,指导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对接结对高校党组织发挥科研优势,对村级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优化改进意见,指导村党组织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联合党组织等发展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产业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生产经营难题,加快产业发展壮大步伐;整合利用村集体土地、农户闲置耕地、空置校舍等资源,协调结对高校建设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试验基地,引导高校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领办协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形式,就地开展科技创业活动,推动校地合作共赢。引导村社干部和党员先行先试,带头试种试养推广高校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打造校地合作党员示范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助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

把驻地高校纳入乡镇基层治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治理难题。社区党组织把结对高校党组织确定为“社工委”核心成员单位,把结对高校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社工委”副主任,进一步壮大“社工委”共建力量,强化基层协同治理效能。坚持开展“星期六社工委在行动”,组织结对高校党组织发挥优势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课后辅导等志愿服务;借助结对高校党组织专业人才优势,把高校法律、教育、金融等专业师生纳入小区党员阵地服务力量,组建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队。统筹辖区公安、食药、交警、执法等单位,常态化联合开展治安管理、道路交通治理、经营场所巡查、食品药品监管、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营造校地良好发展环境。会同辖区派出所、法庭等单位,定期开展“防电诈进校园”等宣传宣讲活动,以身边实际案例教育引导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保障财产安全。

    附件: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640.jpg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645.jp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