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退役军人李培荣退役不褪色让小山村有“路”可走


发布时间:2021-08-02 15:18:48 来源:榆中发布

母亲临终前的遗言、儿时上学的心酸、参军之后的誓言,让他立志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为那个从小生活的小山村尽一份力。

他用3年的时间为没有路的山村打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沙土路,他又用3年的时间将村里的山地、陡地推成了可以种植蔬菜的水平地。他说他尽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完成了母亲的遗言。

李培荣,1960年生于榆中县新营乡谢家营村马家屲社。18岁应征入伍,在部队的十几年时间李培荣好学上进,责任心强,经常是被表扬的对象。

李培荣感慨到:“部队的生活跟我之前在家里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在部队有饭吃有衣穿,每月还能领到一些生活补助。但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出门还连一条好路都没有,想起这些就感到特别心酸。”

在李培荣的记忆里70年代末自己生活的地方还非常贫困。“原先你要到外边去,就不知道从哪里走好,连一个一两米的正经路都没有,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更别说发展经济。”

1993年从部队转业之后的李培荣从事机械维修岗位的工作,离家近了,手里有一点钱了。他又开始琢磨怎么给社里修一条路,但是种种原因修路迟迟没有进行。

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但让他尽快为马家屲社修一条路的想法更加强烈。

“我母亲临终前说,你看我们马家屲连一条正经的路都没有,你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李培荣答应母亲一定要修通一条社里通往外界的路。

2001年,李培荣弄了两台挖掘机雇了两名司机就开始了“推路”,他白天在县城上班,晚上、周末就跑到社里指挥修路。

李培荣告诉记者在高坎上取土铺路还是挺危险的,再加上土质比较硬,三天两头挖掘机不是这里坏,就是那里坏,他还要不断地修挖掘机。李培荣笑着说:“修完路光挖掘机换下来的零件就能拉一三马子。”

在修路的过程中,许多村民自发的加入,大家都很高兴终于能有一条正经路了,但是也受到了一些阻碍。有些地方需要占用农民的地,有些需要将农民种下的大树砍掉,这些事情李培荣都要多次上门沟通协调。“当时还是犯了好大的周折,但最终路还是修通了。”

3年时间18公里,在李培荣的带领下不仅修通了一条连接外界沙土路,连村民家门口到主路的小路李培荣也给推开了。

“我们这个地方大家都住得比较分散,从自家门口到主路也有些距离,为了方便大家出行,我想反正都是修,就顺便给他们把家门口的路也推开了。”李培荣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李培荣真的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以前我们这里别说三马子走了就连人走的路都没有,这一条路推开后车都能进了。有了这条路才有了我们为后面种植蔬菜。”说起李培荣修路的事迹村民王秀春竖起了大拇指。

2019年政府又将这条路铺成了水泥路,李培荣修建的沙土路就为水泥路的修建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路修通了,李培荣就想着怎么把地也推平,让村民种点蔬菜。马家屲的土地多以坡地、陡地为主,储存不了水分,以前村民多以种植小麦为主,没有经济来源。

李培荣也是花费了3年多的时间将一块块陡地、坡地推平。路通了、地平了、水来了,马家屲开始种起了蔬菜,农民兜里自然而然就有钱了。

“要不是小李子将这一条路修通,又把我们的地推平,我们哪里能种上蔬菜卖上钱,多亏了他啊。”村民杨大财告诉记者。

李培荣的妻子经常对他说,你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钱都用在修路、推地上了。

李培荣就会说为生我养我的地方做一点事,我这心里就感到踏实。

7月的马家屲社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蔬菜,村民们的生活也正在慢慢变好。

李培荣曾经在这里的家也只剩下几间破败的房屋,但是李培荣闲暇时间还是回村里溜达一圈,看看这里的人,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也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村里人见到他都很热情,都会招呼他到家里坐一坐,喧一喧。

也有村里人经常说:“老李你也是我们村的‘大功臣’啊,大家都应该感谢你。”

李培荣就会笑着说:“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国家培养了我,让我有一份稳定的生活保障,我就应该尽自己的一份能力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