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县来紫堡乡志》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2-06-02 16:29:10 来源:

经过榆中县委党史办公室两年的征集资料、搜集口碑、补拍图片,完成了《榆中县来紫堡乡志》的编纂,5月26日,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了解,《榆中县来紫堡乡志》是原来紫堡乡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是用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纂的地情文献。据了解,来紫堡乡目前已经完成撤乡并村,行政村划分到和平、金崖等镇,但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内涵没有变,凝聚的发展力量没有变,《榆中县来紫堡乡志》就是抢救性记载了来紫堡的历史和文化,缩影了过去和现在,它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让人们记住乡愁、回味乡音、留住乡味,鼓足干劲,奋发图强,在新的乡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据介绍,该乡志实事求是,据事直书,根据现代社会分工,分门别类,古今贯通,探本求源,寓褒贬于记事之中,明规律于兴衰之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立意新颖,结构严谨,体例科学,归属得当,图文并茂,繁简相宜,客观反映了来紫堡乡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融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地方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是开展科研的珍贵史料,是兴乡富民的重要工具,是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外界了解来紫堡的桥梁和窗口。

来紫堡乡位于榆中县西北部,东接金崖镇,西临兰州市城关区,北连皋兰县,南与和平镇、定远镇毗邻,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人杰地灵。来紫堡乡文化积淀丰厚,历史悠久。据道光《重修金县志》记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时蒙恬所筑…在金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桑园城,长十里…”桑园子村至今还存有一段蒙恬所筑的长城残迹。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李浩奉命拓展兰州城,设东关堡、西关堡、龛谷寨、胜如堡、质孤堡等堡寨,加强了兰州防御设施,质孤堡即今来紫堡的前身。明代肃康王朱瞻焰征修王圹(坟墓)时改为“买子堡”,后地方绅士认为不雅取“紫气东来”意改名“来紫堡”。千百年来,来紫堡人民历经沧桑,共同发展了这里的经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来紫堡乡地处黄河桑园峡段和苑川河下游,海拔低,气候热,是榆中物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这里是榆中粳稻、绿烟、蔬菜瓜果的主产区,粮食和水烟的生产区,经济比较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了来紫堡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来紫堡乡充分发挥距离兰州市区近的区位优势,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公有制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相继崛起,形成了新的行业布局。以蔬菜的种植、储运、销售和规模养殖为龙头的多元化、多结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具规模,农业经济已步入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化道路,日光温室、高架大棚、蔬菜保鲜库发展迅速,形成了现代城郊农业的发展格局;以酒钢集团榆中钢厂和金盾混凝土责任有限公司为主导的一大批钢铁、建材、化工企业建成投产,奠定了工业园区雏形;马家梁物流中心和郭家庄农贸市场、火家店建材市场、方家泉仓储市场的建设,为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明肃王墓、万眼泉、黄河风情线等旅游景点为依托,建成了常青园、兰州老年公寓、兰州竹园休闲会所、50家农家乐等项目,开始发挥效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苑川中学、萃英学校、乡中心幼儿园为代表的义务教育学校和以兰州科技外语学校、兰州成功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各显张力,取长补短,撑起了来紫堡地区教育的新天地:医疗卫生事业随着乡村两级医疗、防疫、保健机构的发展壮大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扩大,医疗卫生设施的达标和配套,以及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持久地开展,基本满足全乡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崛起,颇具现代风格的五种型号农村居民二层住宅楼建成260栋,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全乡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与全省一道,告别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小康社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