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定远古城


发布时间:2023-03-21 17:27:20 来源:

定远,安定而致远,她就像是马衔山的小女儿一般依偎在马衔山北麓,安静,清秀。而马衔山也格外疼爱他的小女儿,伸出两条小支脉,如手臂般地将定远捧在手心,用伟岸的身躯护着她,衔山烟云罩着她,两臂间,又将一股清流送入定远。定远独享着马衔山的厚爱,土地肥美,物产丰饶,成为榆中得天独厚一方沃土,山光水色不同于其他地方。

在榆中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座古城浮现在定远的历史中。身处定远的第一座古城是汉代的榆中故城。《水经注》中说,“榆中(故城)在金城东五十里”,兰州大学教授刘满先生根据汉代金城的位置,推算汉代榆中故城当在定远,另外,在定远附近还发现了定远汉墓、马连山汉墓、祁家坡汉墓(在建设兰州中医大学时发现)等,在连搭的寇家沟出土了新莽时期钱范,刘满认为榆中古城当在定远,处于金城郡到汉唐长安的古驿道上,汉代丝绸古道经过榆中故城,来往的商贾在故城歇脚,戍边的将士路过故城向河西四郡进发,一幕幕的历史曾在故城上演。

汉代的榆中故城被历史的长风吹走后,往日的生动气息依然洋溢在这条路上,西北地区的兵戈峥嵘、文化碰撞、经济交流此起彼伏,定远,如同兰州的咽喉,有着中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定远也有了她很淑女的名字——李诺平,历史中第二座坐落在李诺平的古城是定远城。

北宋年间,西夏挥兵占领河西走廊,李元昊从阿甘镇挥兵入侵,在新营建立了瓦川会城,占领榆中的广大地区。宋神宗熙宁年,北宋将领种谊升任熙河钤辖、兰州知州。种谊倜傥而有气节,喜欢读书,治军严整,屡立战功。种谊上任后分析了兰州的形式,向朝廷启奏:“兰州和通远(今陇西县治)都是隔绝的要塞,中间亭障和防御设施不相连接,肥沃的田地多数放弃不种,请求在李诺平(定远)筑城,以扼守要冲”。种谊的奏请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回应。熙宁十年(1077年),种谊任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于任上,修筑李诺平这件事被搁浅。

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将领李宪率军越过马衔山,对西夏的一战收复了兰州、榆中和定西地区。战争取得胜利后,北宋军队打通了兰州、榆中、定西城、通远军之间的交通干线,并在沿途修筑了城寨,其中,榆中有龛谷寨、质孤堡、胜如堡。加强了兰州前沿的防御体系。

请筑定远城的第二人是熙河路经略使范育。北宋攻打西夏取得兰州后,先后在元丰四年至七年发动攻打西夏的兴灵、永乐城均遭失败,宋、夏出现了僵持局面。元丰七年(1804年)李宪被调离熙河兰会路,次年神宗去世,哲宗即位,北宋积极主动的制夏政策逐渐转向保守。元祐五年(1090年),西夏提出“废兰州、胜如等处堡”,朝廷内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建议“弃质孤、胜如两堡”,范育争之曰:“熙河以兰州为要塞,此两堡者兰州之蔽也。弃之则兰州危,兰州危则熙河有腰膂之忧矣”《宋史》。又请城李诺平、汝遮川,范育的请奏遭到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北宋的一系列妥协乞和的梦想被西夏的一次次反攻打破,对西夏展开军事上的主动攻击逐渐成为宋朝边帅们的共识。元祐六年(1091年),穆衍升迁陕西转运判官,奉诏巡视熙河,奏请筑垒,在李诺平筑城以控制要害,加强边防,还言:“质孤、胜如据两川美田,实彼我必争之地,自西关失利,遂废不守。请界二垒之间,城李诺平以控要害,及他城堡皆起亭障,以通泾原。”朝廷也认识的到了守住兰州至定西一线的重要性,遂下诏修建寨堡,范育和游师雄在兰州和定西城沿线开始选择修筑堡寨地点,第二年,朝廷在此沿线大兴土木,修筑了包括定远、汝遮城等8座寨堡,同龛谷、质孤、胜如共十一座寨堡,联结为牢固的防御体系。《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哲宗元祜七年五月……熙河兰岷路筑定远城,凡二十四日毕功。定远城修筑完毕,龛谷寨因地方狭小,龛谷水断流,于是宋朝将行政中心迁往定远城,改称“定远军城” 《宋史.地理志》

绍圣三年(1096年),定远军城经过第二次修筑为堡。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定远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