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县强化“1333”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发布时间:2023-01-04 16:11:14 来源:

榆中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要论述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四个不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攻坚克难、笃行实抓,全方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群众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加,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坚守“一条底线”,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强化监测帮扶。全覆盖排查10.8万户39.8万名农村人口,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6户74人,紧盯8.3万名脱贫人口和1452名监测对象开展定期动态核查,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教育、住房、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措施,风险消除率达到76.5%。补齐“三保障”短板。投资5780余万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发放各类资教育助资金1.08亿元。实施10家乡村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国家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县域29家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完成110户农房抗震改造,新增危旧房改造“一户不漏、动态清零”。实施16个乡镇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全县饮水安全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2.19%。加强搬迁后扶。将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面纳入所在地乡镇管理,设立楼长,配备网格员。落实搬迁人口就业1348人。

完善“三个机制”,确保有效衔接“起步稳”。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坚持落实“四个不摘”,实现由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脱贫人口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救助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完善项目衔接机制。落实衔接资金3.04亿元,整合4部门6项资金2.7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10大类68个,资金总量达到6.12亿元。对十八大以来投入各类资金进行全面摸底,对业已形成的19亿元扶贫项目资产,及时确权颁证,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产业衔接机制。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培育壮大“牛羊菜薯药”及现代种业、奶业、生猪、鸡、饲草料、百合、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及地方特色产品。安排1000万元用于产业贷款贴息资金,安排712.82万元用于粮食作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落实监测对象到户产业奖补资金105.46万元、财政补贴保费4050万元。

做好“三字文章”,确保巩固成果“上台阶”。做好“带”字文章。突出联农带农,90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1万户,1566家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4.25万户。聚焦收入持续增长,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1258元,同比增长11%。做好“增”字文章。健全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541户1071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924.92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532户158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347.12万元。为省外就业498人落实就业奖补资金51万元、3245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落实交通补贴177.75万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8.73万人,创劳务收入23.6亿元。转型认定乡村就业工厂11家、乡村就业帮扶车间18家,吸纳带动就业507人。做好“帮”字文章。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累计帮办事实2549件、化解矛盾纠纷380余件、解决群众就医上学等急事难事203件。深化东西部协作,落实协作财政资金3800万元,输转就业3986人,实现消费帮扶9895余万元。拓展中央定点帮扶,引进帮扶资金100.74万元,完成消费帮扶94.35万元。

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振兴“提成色”。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制定出台《榆中县2022年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榆中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10个子方案。探索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全面完成4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5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统筹谋划、示范先行、综合施策的要求,投入衔接资金4800万元,推进实施“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创建省级示范乡1个、示范村5个,县级示范村5个。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完成400座改厕任务,排查整改问题户厕5391座。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百日集中整治”行动,整改省市航拍垃圾点位1.42万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8万吨、水塘70口、沟渠1374公里、淤泥550吨、农业生产废弃物4334吨、废旧农膜164吨、尾菜512吨。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对建成的1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实施集中统一运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和臭水体治理。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创新开展“五强融合、百村示范”行动,全力打造“五强”党建示范村。坚持把“四议两公开”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乡村干部民主议事、决策水平。强化村民自治,制定《榆中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建设红色乡村、活力乡村、和谐乡村、实力乡村、智慧乡村“五个乡村”。推荐评选省级文明村镇4个,县级文明单位6个、文明村15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