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百合产业入选人民网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发布时间:2022-12-19 16:07:14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鼓励乡村振兴创新举措与实践,发掘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与成果,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形成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人民网财经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于2022年3月正式启动“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征集展示活动”。

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来自各地各单位的案例438个。经过初核、展示、专家评议等环节,最终推荐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80个,“榆中县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百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榜上有名。

近年来,榆中县围绕规模拓展、种业振兴、质量监管、品牌打造等有效措施,成功打造了以园子岔乡、银山乡为中心的北山片区和南山片区两大百合产业基地,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兰州百合”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朝阳”产业。

榆中县结合地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将百合种植区选择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处于原始状态、没有任何污染的南北山片区,逐步形成了以北部干旱山区为主的商品百合生产基地和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百合种球繁育基地。种植区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耕性好,所产百合瓣大肉厚、洁白如玉、含糖量高、粗纤维少、肉质细腻、味醇香甜,具有很高营养和药用价值。目前全县已有14个乡镇66个行政村种植百合,成立百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建成百合产地保鲜库40座,库容1.4万吨;建成百合初加工生产线3条,百合精深加工企业1家,年生产能力2000吨以上,有力促进了百合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北山产区百合产业已成为区域性主导产业。2022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产量2.9万吨,实现一产产值3.4亿元,较“十三五”初,增加面积4.5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1.6亿元。

榆中县坚持“优中选优、特中求特”方向,加快百合种业高效发展。2022年积极争取专项资金200万元,开展百合优良种球繁育项目,在和平、小康营、园子岔、哈岘、贡井等乡镇建立百合种球、脱毒种球繁育试验示范基地80亩。依托县农技中心、兰州邦夫达脱毒种球快繁生产实验室,建立百合脱毒种球生产基地,年生产脱毒种球20万粒,通过试验示范带动产区农户建立百合种球良种繁育200亩以上。同时加强与省内外百合良种繁育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沟通交流,引进优良品种扩繁推广;建设兰州百合产业化联盟组织,拓展百合产业全产业链科技智库,解决制约百合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培育研发一系列新品种(系)、新技术;派驻县级农业科技特派员技术团队,为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有效保障了百合产业源头质量。

榆中县严格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园子岔、上花岔、和平、龙泉等乡镇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百亩百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3个,示范带动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绿色认证2000亩以上。建立主产区土壤有机质提升基地4000亩,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和肥力,提升百合品质。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县配备质量安全协管员231名,建成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站68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16个,形成了标准化生产、网络化监管、全程可追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百合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和日常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管全覆盖。

在拓宽销售渠道抓市场打品牌方面,榆中县坚持“内富品类、外拓门路”思路,积极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参加省内外大型农产品博览节会,不断提高百合市场占有率,促使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北上广等城市,还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积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店铺,逐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一体化销售,2022年实现百合产品线上销售额600万元。立足“名、优、特、精”产品升级,着力扶持兰州神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甘肃芳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发加工产品,注册了“云裳仙子”“兰园芳莲”等商标,形成了“百合羹”“百合膏”“百合干”等多个产品,“兰州百合”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