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代石棺


发布时间:2022-12-12 17:07:59 来源:

1973年8月的一天,朱家湾村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偶然发现地上有一个漏洞,在继续的开挖下,一座形制完备唐代贵族墓葬呈现在人们眼前,墓室顶呈穹形,下部为四方形,长宽各4米,在墓室西北侧有一具富丽堂皇的石棺。石棺朝南坐北放置,棺盖后端有一处裂缝,显然此墓曾遭受过盗掘。在清理中,人们发现了一枚金戒指和一块龙纹金牌。

石棺长235厘米,宽108厘米,高121厘米。由六块石质板材雕琢而成,盖呈龟背形,四壁分别浮雕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朱雀长30厘米,雀首向左,左翅前展,右翅贴地,作起飞状。棺后壁有一兽头,突目大耳,巨口排牙,为玄武造型。右边是一长147厘米的矫龙,龙爪三足踏云,一足腾空,龙头微扬,口吐水雾,龙尾左右弯曲,呈游动状。左边为一巨虎,身长90厘米,虎身飞纵,挺拔有力。它的出土,填补了兰州地区地下唐代文物的空白。

金戒指界面较圆,直径为2.5厘米,重21克。上嵌红宝石一颗,紫宝石两颗。质地纯正,晶莹透亮,其工艺和造型明显带有阿拉伯文化特色,是一件从西亚传入的装饰品。龙纹金牌则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呈圆形,上有腾龙一条,龙体细长弯曲,鳞甲清晰可见,呈游动状,周围为辐线纹。

在墓室外还出土了八块墓志铭的残片,考古学者根据这些残片,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世之谜。墓主人名慕容仪,字辅贤,祖籍是昌黎(今辽宁)鲜卑族慕容氏家族。唐初,朝廷采用了兼容并蓄的宽松民族政策。史料记载:唐朝在征服封吐谷浑后,于乾封三年(666年)将其王族慕容诺曷钵封为青海国王,且时代世袭。慕容仪就是第三代青海国王慕容宣超之女,作为唐王朝的附属国——青海国的郡主,嫁于曲氏高昌国国王后裔曲崇裕。高昌国远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慕容仪的墓葬怎么会出现在榆中兴隆山一带?话要从高昌国王曲嘉说起,据《魏书高昌传》记载,曲嘉,字灵风,出生于北魏年间,是“榆中薄寒山下人”,所以说,兴隆山北麓一带就是曲氏高昌国王族的起源地。北魏景明二年(即公元501年),高昌国国王马儒被国人所杀,国人拥立右长史曲嘉为王。曲氏高昌国历时140年,至唐贞观14年(即公元640年),被李世民收复,改名西州。李世民念其是王族后裔,于是将当时高昌国王麴智盛迁往金城郡安置。曲崇裕是麴智盛的侄儿,是唐代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天授年初(即公元690年),因帮助武则天镇压李唐宗室成员李贞的反叛,深得武则天的赏识,被授左吾卫大将军、交河郡王,而慕容仪正是这位交河郡王的夫人。

慕容仪墓志铭残片慕容仪郡主生得如“引银河之媛”,嫁入曲门后,“配德和鸣,内范嫔嬗,外标礼义”,贞静贤淑,声名远播。夫人生有一子,是“朝议郎守太仆卿荣国公大吾卫大将军嵩”。慕容仪一生相夫教子,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在她弥留之际,仍不忘教诲子孙“无恃贵而骄下,无怙富而卑上”,是一位极其符合儒家道德风范的贤良之妇。夫人薨于金城郡,葬在薄寒山北原——曲氏高昌王族的起源之地。  

唐代石棺墓,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一千五百年前大唐盛世的辉煌与灿烂,再次感受了唐朝开放、包容的情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它为研究唐代边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探索两个王族的荣衰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

那神秘的石棺浮雕图案,离奇的墓主人身世之谜,始终牵引人们好奇的目光,去探索,去追寻马衔山的历史踪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