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图文
千佛洞(尖山大佛寺) | |||
| |||
千佛洞位于马坡乡尖山村南的石窟寺内,寺内原有佛像千尊,故名千佛洞,是我县唯一一处石窟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秦创建的。内有壁画。壁画有两层,内层壁画和炳灵寺169号窟内西秦的壁画有相似之处。石窟坐西朝东,石洞3间宽11米,进深9米,高5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窟内用土坯砌成前后两室。 万历本《临洮府志》中载:“千佛洞在县南四十里,其洞内绘塑金佛千余,四方供奉者不绝。”由此见,千佛洞在明代末期香火非常旺盛。清代乾隆年间对千佛洞进行修缮,千佛洞洞外石壁上悬挂的巨型铁钟,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内室原塑佛像在“文革”期间又一次被损毁,佛像内发现了清代维修该石窟时的记录资料。 2004年,村民集资又对该寺进行修缮,恢复寺门建筑,现在改称成尖山大佛寺,199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分三层,石窟前室即第一层,四壁上方绘制一圈琴棋书画及牡丹等花卉的装饰带。西壁南、北侧(左右两侧)各绘制一幅金刚武士,南侧的武士右侧绘一幅山水画,北侧武士的左侧绘制二十四孝中的芦衣顺母、孟宗哭竹、姜诗涌泉跃鲤三幅图。南壁台座上塑关公和文昌帝君,北壁台座上塑夜叉与判官两尊坐像。东壁即窟门上方绘制二十四孝中的陆绩怀橘遗亲、王裒闻雷泣墓、曾参啮指痛心、丁兰刻木事亲等计21幅图。西壁南侧山水画下方开凿有一龛洞,洞口用红布遮着,洞内塑欢喜佛坐像。 洞窟主室即第二层,穹顶绘制千佛图像;西壁南侧、南壁和东壁南侧上部绘观音普门品中的观音救诸苦难;西壁北侧绘装天神,北壁绘佛祖说法图,东壁北侧绘大肚罗汉。 洞窟第三层可谓之佛龛,也可以谓之后室,其穹顶绘制“卐”字和云气纹;正壁即西壁前塑三尊佛像和阿难、迦叶两尊弟子像;南壁和东壁南侧绘两尊罗汉。 有关千佛洞,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这里并没有洞,周围一片秀色,山间瀑布飞泻,山腰燕飞莺舞。一天,有位牧童在崖壁下放牧,正午时分,忽听有声音在崖壁间传出:“闪开了,闪开了”,一连数十声,牧童四周环顾,并没有发现异状,所以,没将此事放在心上。第二天正午时分,又有声音在崖壁间传出:“闪开了,闪开了”,牧童心生纳闷,傍晚放牧回去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爷爷,爷爷说:“孩子,如果你明天再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便应声‘开了,开了’”。第三天的正午时分,牧童又听到了这样的声音,“闪开了,闪开了”,牧童大声回应,“开了,开了”,这时,突然一声巨响,碎石飞溅,山间闪出了一个洞窟。周边的人们认为是上天有所指示,就在洞窟中精塑大佛,来保佑一方平安。并铸造了一口大钟,由于钟太大,十几个壮汉用了一天时间都无法将钟挂到崖壁上去。天黑的时候,大家都很累,于是各自回家,准备次日再挂。第二天一早,大家到达原地,惊异地发现钟已经挂在了石崖上,人们认为是大佛显灵将钟挂了上去,于是乡邻们纷纷前来烧香敬拜。历朝历代,这里的香火很旺盛,一直延续到今天。 千佛洞已历经千年,在历史的风尘中经受几度风雨,寺内的大佛也历经磨难,几焕荣光,如今,它再一次如莲花般地盛开在空灵的山谷中,花开一天地,叶落一世界,迎来晨曦中的春花,送去黄昏后的落日。它悠远的钟声再一次穿云破雾,涤荡着空灵的山谷,敲打着世人空寥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