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图文
马衔山的衔山之马 | |||
| |||
以“马衔山”命山名,此山似乎与马有着不解之缘,事实也确实如此。马衔山山顶的石马,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此山风景秀丽,水草丰美,山上常有天马出没。一日,马群在马衔山顶嬉戏,突然碰见了打柴的农人,天马惊慌失措,部分天马踏云而去,有两匹天马不及躲避,慌乱中化为石马。石马再也没有返回天上。茫茫蛮荒之中,两马立于山顶,望断马衔山云雨。石马头朝天府之国——四川,尾向榆中,民间传说,石马这个样子是为吃天国之食。每逢四、五月间,石马灵魂出窍,化作一金马驹去了四川,临行时带本地的蚕豆、胡麻、蒜苗入蜀,作为礼物播种在那里。九、十月间从四川返回马衔山,将天府之国的各种药材带到马衔山,因而在马衔山才有了野党参、贝母、防风、柴胡、秦艽、羌活、甘草、赤芍、黄柏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同时也为榆中人民带回四川的殷实。民间的传说虽不可信,但也寄托着榆中人民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可是,就在明代初年,朱元璋为平战乱,迷信西北地区将有真龙现身,派刘伯温前往西北斩断龙脉。刘伯温行至马衔山,听说山上常有金马出没,恐与大明江山不利,遂将两座天然石马劈成几块,只可惜,衔山之马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了。 马衔山大石马小石马 但是,无论怎样,历史总抹不去马衔山与马的记忆。公元前139年,汉将张骞出使西域,为汉武帝带回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地图,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战将,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三路,其中,中线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过陇关(今甘肃清水陇山东麓)、上邽(今天水),过陇山,再分两路,一路由安定翻越车道岭,进榆中沿苑川河向南,至马衔山脚下麻家寺,西折入金城,沿皋兰山北麓入河西走廊。另一路过狄道(今临洮)翻越马衔山沃干岭也就是摩天岭直接进入金城。此线路道路相对平坦,且补给条件好,因此而成为“陆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此后,马衔山脚下,东西方商贾来往不绝。 汉武帝听说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有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有着惊人的持久力和耐力,于是命令李广率数十万大军伐大宛,获天马三千多匹。汉武帝闻之大喜,赋《天马之歌》赞曰:“天马来兮历无草,经千里兮循东道。”立即命人在马衔山下修筑侯马亭,等候天马。《方舆纪要》 卷六十载《兰州志》云:候马亭“在州西北十五里。相传汉武帝遣李广利伐大宛,候龙马于此,因名”。现在有人认为候马亭就在西古区扎马台下,此地南依马衔山,北临黄河。 曾几度马衔山下,汗血宝马扬尘飞奔,马衔山上,石马低吟,几番辗转,隔世离空,石马犹在,不见宝马。令人叹之,惜之,清人马世泰有诗云: 汉武望马如望贤,贰师求马去天边。如何神骏化龙去,空留佳话遗千年。黄河之北石为岗,白沙黄草两茫茫。此地有亭名候马,大宛之种最为良。万古凡马空一洗,天马长嘶何悠扬。玉关月白天山雪,马首犹回望故乡。吁嗟乎!子陵钓台传严濑,诸葛草庐剩南阳。何以候马名犹在,空亭遗址意荒凉。若使汉武能料此,爱马之心转爱士。一士出而天下安,战马何烦劳万里? 再扫荒昔寻旧处,一抹寒烟摧老树。不见天马返百踪,只见天马来东路。天马若能仍返西,应到空亭伤一顾。昔日来时曾候来,今日去时谁送去?其奈马不复西通,候马亭名万古空。至今亭畔桃花色,疑是当年汉血红。 虽然有人猜疑马衔山的石马传说讲的就是汉代大宛的汗血宝马,但也只能是传说,没有史料记载,但马衔山山脚下的黑土地,经受马衔山雪水的滋养,迸发出了无限的生机,成就了榆中苑川宽阔平坦的百里绿地,被誉为“龙马沃土”,成为汉朝的天然牧场。汉朝中央将马苑就设置在苑川,成为供给军事前沿阵地的育马基地。马衔山充盈的水资源就像汉王朝的血液,缓缓地流入到王朝强大的军事洪流当中,默默地成就了汉王朝的千秋霸业。 与衔山之马最有情结的是明代的肃藩王。明初马衔山一度成为肃藩的牧马草场和禄场。肃藩是明代封藩到甘肃的历代藩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个儿子朱楧的一脉宗室,王爵共传九世,前后十二王。第一代肃王朱楧生于洪武九年(1316年)。朱楧“善骑射,能诗文,谋勇兼资,太祖尝呼为秀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楧赴甘州就藩成了第一代肃王。朱楧就藩后,朱元璋委以重任,“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及肃州、山丹、永昌、西宁、凉州诸卫从肃王理之”,共五万六千多人。朱楧手握重兵,担任着守卫西北甘肃边镇的重任。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登基,由于各地藩王势力与日俱增,逐渐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为实行中央集权,建文帝实施了大刀阔斧的削藩政策。建文元年(1399年)十二月,朱楧内迁徙至兰县(兰州),在黄河南岸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肃王府。此后,肃藩长居兰县251年,共计十二位藩王。 朱楧被封藩后,朱元璋下旨将马衔山分赐为肃藩牧场,作为供应御边军需马匹的军事基地。金县新营会真观旁立一块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肃府的石碑,碑文被收于《甘肃通志》《金石篇》中,碑文提到“洪维我肃庄祖自甘肃移镇皋兰,特蒙太祖高皇帝钦赐马衔山为牧马草场,后因设集市,于黄上坪筑城修仓,易藏豆料,喂养贡马”。这说明:当时马衔山山系为肃王府的牧马草场,后因设集市,将贡马营设在黄上坪,即就是今天的新营黄坪。肃王府在马衔山的另一处牧场位于定远官滩沟,榆中定远镇菜子山村西沟社北四十米有一块石碑,立于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碑文题为《肃府官滩四至碑记》。碑阳正中竖阴刻“肃府官滩四至碑”,碑阴上部竖书“肃府官滩”四字,碑文如下: 肃府官滩四至碑 万历八年十月初一日,该门正李崎傅奉护卫,查得党家山官滩一处。东至暖泉山,南至石(门)山唐母坟,西至柴沟牧地,北至挂车巷,原系本府牧养进贡骟马、祭祀牛羊之所。先年被近居军民乘隙欺隐,以致贡马祭祀取用不便。除照旧竖圈牧养外,及焦家湾马牛羊圈俱应竖立界址,以杜侵占耕。再照官滩之外,东至山,南至石门山唐母坟,西至鹅眉湾,北至祁家坡地方,亦系护卫所辖。似应照旧设立老人缉捕盗贼。该司等可即镌石用垂永久。敬此敬遵外,为此理合竖立碑碣遵守。傍有方神、圈神、娘娘池塘护林,永垂勿损。 万历八年十一月初八日,长史司署印、纪善、王应科 中护卫掌印指挥杨灯 管理内官杜廷善 石匠许xx 碑文大体勾勒出了明万历年的官滩牧场的范围,即就是党家山“东至暖泉山,南至石(门)山唐母坟,西至柴沟牧地,北至挂车巷”,其地理范围大概就是今榆中定远镇党家山到白马池12.5公里的峡谷腹地,由于该地为明肃府牧地,故被称为“官滩”。官滩之外,就是今天的定远镇和连搭乡,两乡镇中有许多地方仍以畜圈命名,如:胡家圈,鸡家圈、郭家圈、古窑圈、施家圈、郑家圈、朱典(肃府长吏)营以及马衔山脚下的马坡、羊寨等地名等,就是当时肃王府在官滩沟的孳牧圈养之所。《肃府官滩四至碑记》还提到:除官滩沟圈牧养外,在兰州的焦家湾亦设马牛羊圈。另外,还有一块肃府于万历三十年所立的《钦赐肃府禄地山场碑》中,也记录了马衔山“东至石头沟,西至水岔沟”为肃王府的山场禄地。 伴随明代的社会变革,肃藩在马衔山的牧马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明初,马衔山一度成为甘肃的军事育马基地。国家对各位藩王寄予厚望,藩王们担任着保卫国家安全的责任。马是中国古代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有力战争工具,拥有马匹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肃王朱楧初封甘州,肩负守卫西北边塞的重任,马匹需求量巨大。肃王府在金县马衔山、安定、固原等地都有牧马草场,其中,属马衔山牧场为最大。 建文帝实施削藩政策倒逼朱棣发动了清君侧的“靖难之役”,这场战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自朱棣执政以来,为杜绝再次发生藩王威胁皇室的反叛的行径,他迅速调兵遣将,在要职上安插亲信。取缔藩王管辖,出台一系列严厉的“藩禁”政策,剥夺了他们的军权。未经朝廷允许,二王不得私自见面。马衔山牧场逐渐失去了供应战马的军事职能。明代中期,中央财政匮乏,藩王在政治上受到种种限制,无所作为,为得到更多的俸禄而不断开枝散叶,造成王室支脉众多、人口膨胀。朝廷再也无力供养这些金枝玉叶,于是大幅缩减俸禄。各藩王不得不在原来的牧场基础上,继续扩充牧场。肃藩除了在马衔山设立牧场外,在金县的北山贡马井、兰州、安定、宁夏的固原等地都设有牧场,而且不断扩大孳牧种类,从开始的单一供养战马之外,逐渐过渡到放牧骟马、牛、羊,将马匹带到周围的庄浪、兰州、西宁、洮州等茶马司进行茶马交易,孳牧的发展为肃藩提供了重要的给养物资。同时,也带动了新营、黄坪等周边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明王朝内忧外患,朝廷内贪污腐化,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中央马政逐渐废弛,导致明代中后期的马匹供应十分缺乏。肃藩的马衔山牧场遭受附近军民的侵占。肃藩曾数次请求朝廷重新划定牧场界限,《肃府官滩四至碑记》记录了万历年间地方政府侵占肃藩牧场的事实,肃藩的马衔山牧场不断缩小,马衔山牧场已失去了往日孳牧的繁盛景象。 马衔山和其它牧场除了给肃藩提供交易马匹外,还担任了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向朝廷贡马。明代初期,各地藩王在领地内发展孳牧,培养战马,供朝廷按需调用。建文帝和燕王朱棣之间的“靖难之役”消耗了大量的战马,明中后期,朝廷纲纪松弛,军需战马匮乏,明王朝积极向各地藩王摊派军需战马,再将这些贡马调配到各个边镇和军事前沿阵地御边。从明代永乐朝开始,各藩王均担任此重任,肃藩也屡屡向朝廷进贡御边马匹。《明实录》和《明史》记录了肃藩向朝廷贡马的事实。 永乐元年(1403)十二月,肃王楧、庆王、秦王尚炳遣千户李宣等进马,上赐宣等钞有差。 永乐六年(1408年)十月,肃王楧献马二千匹,(上)赐英绮罗纱卷二百六十匹,火者二十人。 正统二年(1437)冬天十月,肃王瞻焰助给甘肃官军进马,上以书致谢,仍以白金、文绮、纱罗、布、钞等物酬之。 正统十四年肃王詹焰以京师戒严,选军校五百人,马五百匹,欲遣官部率勤王。(上)复书止军校,令以马来进。 天顺二年(1458年),上书与肃王借马千匹,官与价值。 天顺三年(1459年)二月,英宗朱祁镇因肃王献马,特遣御用监左监丞宋胜赍送礼物致谢。 天顺三年(1459年),上马五百匹借边,予直不受,帝强与之。 天顺八年(1464年)秋七月,甘肃总兵官定襄伯郭登奏:“边军倒死马匹赔补艰窘,甚至鬻妻卖子。乞敕楚、庆、肃三王府借马各千匹,边官酬其直。”上从之。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肃王进马五十匹,赐报书银币出,丝常服。 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十月,肃王绅尧输金犒士买马助边,礼部请表彰以风藩服,诏准赐敕旌。 可见,向朝廷贡马也是马衔山牧场的主要职能,随着明王朝军事力量的衰弱,肃藩频繁地向朝廷贡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廷的军事压力,同时也成为肃藩讨好朝廷的重要手段和肃藩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终明一朝,从朱楧的军事后方、肃藩赖以生存的孳牧基地到肃藩的贡马基地,马衔山牧场曾为大明王朝的御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明王朝在西北地区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