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榆中县:强力推进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发布时间:2022-01-19 17:53:38 来源:榆中政法

完善基层基础

绘就工作“路线图”

一是统筹安排部署。对照省、市平安办“四联”“六有”“八化”建设目标查漏补缺,梳理印发《榆中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清单》,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利用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资源按照实际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和相关功能室,因地制宜按需整合现有资源、人员、设施,统一名称标识,明确功能定位,落实办公用房和相关设备,配齐工作人员,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岗位,着力打造“实战化”综治中心。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和完善综治中心工作例会、首问负责、协作配合、会商研判、公开监督、督促督办等工作运行及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完善完备、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统筹协调、联动共治、资源整合、源头治理、研判预警、组织领导等六项工作运行机制,规范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兜底受理、全程管理、跟踪办理、全链条化解机制。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对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情况全程跟踪督促督查,明确相关责任追究事项,进一步靠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对各级综治中心以及具有社会治理职能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岗位轮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整合治理资源

牵住工作“牛鼻子”

一是增强综治合力。持续建立健全“中心摇铃,部门报到”机制,横向打通部门,纵向贯通乡镇,推动诉调、检调、警调、法调、政调对接,对群众各类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兜底受理、全程管理、跟踪办理、全链条化解,对预警事项、风险隐患等及时梳理分析,细化明确责任主体、办理时限、预期效果等,及时分流到相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2021年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1137件,化解1098件,化解率97%。

二是强化信息支撑。协同做好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建设,对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进行有效整合,加强信息数据的收集、报送、管理和运用,确保定期推送、实时更新、准确高效。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数据采录工作,目前系统导入标准地址信息130622条,楼宇房屋信息112152条、基础人口信息234807条、单位场所834条、精神障碍患者信息317条。

三是提升综合效能。充分发挥政法委员统筹管理基层政法工作作用,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及司法、公安、信访、法庭、民政、社会事务、村镇建设服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职能,统筹开展综合治理、矛盾调处、维护稳定等工作。抓好跟踪督办,建立健全交办事项催办、督办、反馈等机制,特别是对风险等级高、处置难度大的预测预警事项全程跟踪掌握动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矛盾不化解不放过。

打造全科网格

搭建工作“金字塔”

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构建“一张全域网格、一支网格队伍、一份职责清单、一个实战平台、一项闭环机制、一套考核办法”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要求管理好网格员、调解员、群防群治员队伍,定期对群众反映的利益诉求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落实本级“四张防控网”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有人管、有预判、能统筹、能调度、能服务”。

二是推行多元化防控。推动网格工作由单一解决问题向多元化全方位服务转变,全面采集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信息,建立基本教据库,及时做好数据更新,通过定期不定期走访巡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排查、梳理、处理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对管辖区域内人员信息清、各种设施清、居住情况清、隐患矛盾清。

三是强化指挥调度。强化对矛盾纠纷调解员、网格员、治安巡逻员、群防群治队员等人员力量的统一指挥调度,发现问题就近指挥力量到位处置。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社会治安、生产、交通、铁路运营、环境、消防、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以及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传销、非法集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邪教活动等隐患开展排查,通过“兴隆夜话”方式开展隐患排查、收集信息、化解矛盾。

提升工作质效

构筑服务“暖心桥”

一是“六办”机制促高效。村级综治中心对排查发现或接办转办事项中轻微型风险隐患通过“随手调”、“口袋调”等方式“及时办”,对较为复杂不宜当场解决的由三级网格组织“上门办”;乡镇综治中心对“黄”色预警的一般风险隐患由村级调解委员会二级网格、包村干部牵头“联合办”,对较大型“橙”色预警矛盾隐患由乡镇党委、政府一级网格牵头“督调办”;县综治中心对一般事件启动“中心摇铃、部门报到”机制及时办理,对“红”色预警重大型社会风险和矛盾隐患,召集有关部门及时会商研究“挂牌办”“限时办”。

二是“双网”融合强治理。推行党员与网格员联户、党建网格与平安网格融合的创新格局,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乡村最末端,充分利用“村社夜话”,当好“解忧人”等发挥两员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的积极作用。总结推广“村民说事室”“居民议事会”“乡贤和事堂”“道德红黑榜”等做法,吸纳人民群众和“五老”( 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教师、老军人)等“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发挥治安户长、楼院长、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努力搭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平台。

三是法治宣传强保障。通过《致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等方式公布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群众诉求的电话号码、邮箱号等,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度和监督力度,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平安创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结合法律“八进”活动深入开展政策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的宣传,精心打造“遵德守礼”“和文化”等宣传阵地,借助“金城讲堂”“兰州人·百姓讲堂”“道德讲堂”等平台积极引导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倡导文明社会风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