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北山药材飘香富路宽


发布时间:2021-08-19 17:49:57 来源:榆中发布

曾经,榆中北山是出了名的贫困干旱山区,有“十年九旱,苦甲天下”之称。

昔日水土流失严重的榆中北山荒山坡,如今通过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区、百合产业园区、生猪养殖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产业多了,环境美了,人气旺了,老百姓的钱包也随之鼓了起来,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金银山”

山里的“职业打工人”

入伏后,兰州气温持续上升。记者来到榆中县贡井镇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临近中午,作业车间温度达到40度以上,工人张春军正忙着晾晒甘草。

“晾晒打包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常明告诉记者,今天天气不错,乡亲们很早就来上班了。

“在合作社干,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张春军说。今年52岁、家住贡井镇地湾村的张春军,自2012年到合作社打工,家里收入一年比一年好,2020年,夫妻俩在合作社收入10万元。

“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变成了‘上班族’,只要人勤快,可干的活多得是,平时在合作社从事装卸、拉运、打包、犁地等,忙的时候,一天能挣好几份收入,最多时一天收入600元。”张春军满意地说。

张春军说:“同样是种地,以前全家一年收入最多3万元,现在不但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

家在贡井镇哈岘村的张荣新,供读着两个大学生,正是用钱的时候。“去年我一个人在合作社打工收入就有5万元,孩子上学学费不用发愁了。”张荣新说。

现在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固定人员有300多人,日工资从100元-160元不等,合作社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春天播种、夏天锄草、秋季采挖、冬季分拣。

如今,在宏鑫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下,榆中北山中药材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近12万亩,发展壮大5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并形成中药材产业联盟,村民们通过务工,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榆中北山致富的“加速器”。

产业兴旺富乡亲

“2014年,我看中药材种植发展趋势比较好,流转土地400亩,2015年成立合作社,每年种植1000亩,到目前流转土地8000多亩,带动劳动力190人务工。”榆中尊贵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宋贵荣说。

贡井镇原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晓娟介绍,2020年,贡井镇中药材产业收入达到3600万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52%以上,农民人均收入的30%来自中药材产业,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贡井镇引领当地经济发展、促农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

因北山地区甘草、黄芪等药材品质优良,榆中县不断扩大该地区耐旱型甘草、黄芪等种植面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北山高原艾草的推广种植,使全县中药材又添一新品种。2020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1.38万亩,一产实现产值2亿元,全产业链实现产值7.5亿元。

谋转型升级新路

近年来,榆中县依托宏鑫、金佑康、百草、正源、华源、汇源瑞丰等企业、合作社,建成中药材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4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个。在北山地区建成2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1个3000亩艾草种植加工产业园。全县直接参与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实现人均年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

按照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榆中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中药材产业发展,形成了“农户+合作社+企业集团+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建立了“公司建基地、合作社连农户、乡镇抓面积、农技部门抓技术、政府主导抓落实”的产业推广模式。通过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有效带动榆中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还在尝试转型机械化种植,以此来提高坡地种植利用率,最重要的是机械化耕种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胡晓娟说,现在5万亩山坡被平整成大面积的梯田,还有8000亩坡地也将陆续改成平整梯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实习生 马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