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图文
榆中骄子展之四抗日战争时期榆中革命组织主要活动 | |||
| |||
近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上,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同时也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唱响红色主旋律榆中县博物馆将推出《榆中骄子》系列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榆中的各级组织,在中共甘肃工委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鼓励有志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日出钱出力齐心抗日,并和国民党内的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其主要活动有以下几方面: 1.成立青年抗战支团,进行抗日宣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为了唤醒民众奋起抗日,1937年8月,兰州市青年成立了抗日救亡群众性组织——甘肃青年抗战团。1938年初,在兰州师范读书的榆中学生、共产党员、兰师青抗支团负责人牛元滋、司国权、汉尚忠陆续回到家乡榆中,以城关文成小学为重点,联合社会上的爱国青年,成立了甘肃青年抗战团榆中支团,牛元滋为支团负责人,团部设在国民党榆中县党部内,大门口挂起抗战支团的牌子。抗战支团成立以后,他们便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首先,创办了《抗战周报》。这个油印小报由汉尚忠负责,每周出一期。其内容主要刊登抗日的重大意义,号召民众在国难当头的严重时刻,行动起来,紧密团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拯救中华民族。同时报道抗日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鼓舞人们的抗日热情。这张小报尽管只出版了6期,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其次是组织宣传队,排练宣传抗日的剧目,上街下乡演出。宣传队主要排练了大型话剧《平津的失陷》,在县城的金龙庙戏楼和街道以及新营镇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2.开办“新隆书报社”,传播革命火种。1938年,甘肃工委为了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派进步青年郑得堃来榆中城关开办“新隆书报社”,城关党支部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其在关帝庙附近租了两间房子,借来桌凳,使书店很快开张营业。这个书店主要销售《新华日报》《新疆日报》、张闻天《二十年的苏联》、邹韬奋《抗战三日刊》、沈均儒《七人之狱》等进步书籍。对这些进步书刊,群众感到很新鲜,纷纷前来购买、阅读,许多书报很快销售一空。“新隆书报社”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榆中县城漫漫长夜,象一口警钟,唤醒了久久沉睡的榆中人民,也象一颗巨型炸弹,吓坏了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开店不久,国民党榆中县县长陈谕民和国民党榆中县党部书记长孙瑞甫、教育科科长窦毓桂等人带领十多名警察查封书店。郑得堃据理相争,但顽固分子恼羞成怒命令警察把店内桌凳等用具扔到店铺外面,锁上店门,贴上封条,勒令郑得堃立刻离开榆中县城,他们仍害怕郑得堃继续逗留,还派了两名警察把郑押送出县城很远一段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隆书报社”,就这样被国民党顽固派扼杀了。 “新隆书报社”查封后,国民党榆中县政府还在县城搞了一阵所谓的“消毒”工作,教育科长到各学校训话,威助学生交出购买的进步书籍,如有隐藏,查出后一律开除。同时,还派人监视城关党支部书记岳子明的行动,搜查岳子明的笼作坊(制作面箩、蒸笼),还故意制造借口,把岳子明扣押了一天。中街子一家药店的店员张景林以前和郑得堃认识,郑得堃来榆中县城办书店,这位店员又多次和郑得堃接触。书店查封后,国民党县政府指令店主多次盘问张和郑的关系,最后以所谓的共产党嫌疑强令药店将张解雇了。郑得堃来榆中后住在共产党员蒋玉堂家开的小客店里。书店查封后,县教育科长窦毓桂见到蒋玉堂就大声训斥,迫使蒋玉堂中途退学去外地读书。 3.教育动员和输送大批革命青年奔赴抗战前线。中共甘肃工委在榆中建立组织以后,就十分注意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动员他们到抗战第一线经受血与火的锻炼。1937年冬,甘肃工委组织负责人郑重远在邴家湾建立了党支部,随即动员党支部副书记周彦杰去延安抗大学习。张一悟也十分关心青年干部的培养。1938年春节,司国权等几名年青共产党员去给张一悟拜年,张一悟便趁机启发他们去延安、去抗日前线,并且鼓动他们说:“我们甘肃人都是些窝里罩,人家外省人,许多青年学生离开大城市脱掉高跟鞋到抗日前线和日本人作战,你们呢?”于是,司国权、蒋统华、窦继寻等人积极向党组织要求去延安。张一悟便四处奔走,给他们筹集了90块银元,由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介绍去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7年,榆中县有30多名青年去了延安。这些革命青年中,除个别人外,一般都英勇奋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赵伟、广林、蒋统华等人奋战沙场,为国捐躯。解放后健在的多数人担任各级领导工作。 4.成立回民教育促进会,创办回民学校。1937年,在中共甘肃工委的领导下,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负责人鲜维峻、杨静仁等,将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改造成为进步的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并在各地成立分会,团结回族上层人士,和国民党内的顽固分子进行斗争。同时,以此公开的群众组织,隐蔽中国共产党甘肃各地的干部,掩护中国共产党在甘肃各地的活动。就是在种情况下,张杰、金少伯以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成员的身份来榆中工作。张杰、金少伯来榆中后,帮助回民群众,先后创办了朱家沟和大壑岘两所回民小学,张杰任朱家沟回民小学校长,金少伯任大壑岘回民小学教员。他们一面进行回民教育工作,一面从事党的工作。张杰等人还在榆中县城西关清真寺成立了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榆中分会,张杰被选为分会常务委员。朱家沟、大壑岘回民小学成立后,国民党榆中县教育科提出要把这两所小学归县教育科领导。以此为借口,想吞并甘肃国民教育促进会给这两所小学拨的微薄经费。张杰等人团结国民群众和他们进行了说理斗争。无奈何,县教育科便到省上告状,诬陷张杰等人“私办学校,不服管辖”。在张杰等人的斗争下,国民党榆中县教育科的阴谋未能得逞。 5.红军干部葛贤辅在榆中北山一带活动,准备组织游击队。这里山大沟深,离兰州又近,是打游击的好地方,于是他改变主意,决定在这一带山区搞一支革命武装。为了立足,经人介绍给韦营乡一农民家放羊。后又到贡井乡王家岘居住,摆一杂货摊谋生。一方面招聚流落红军,一方面筹集枪支弹药,为组织革命武装进行准备工作。这时候,榆中发生无极道暴动,国民党派兵镇压,一些无极道首领和道徒隐蔽在北山地区,有的沦为土匪,拦路抢劫,危害百姓。葛贤辅准备借用这些人的力量,化害为利。 经过两年多奔波,筹集长短枪10多支,子弹数百发,争取教育无极道徒的工作也有了眉目。1940年秋,条件基本成熟,葛贤辅决定成立北山游击队,他负责政治工作,让无极道头目金重银当队长。在成立前夕,不幸被人告密,北山地区地主武装“常团”开始搜捕,葛贤辅在群众的掩护下逃出了榆中。这支即将成立的革命武装就这样夭折了。北山游击队虽然没有正式成立起来,但是葛贤辅在北山地区从事的革命活动,大大地鼓舞了榆中人民的革命斗志。 在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形势下,1940年6月,甘肃工委在兰州遭到破坏,党的地下斗争和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处于困难时期,榆中地下组织遂转入隐蔽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