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 榆中县青城古镇举办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
日期:2021-04-01 来源:榆中发布
字号:[大][中][小]
4月2日至4日清明节期间,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榆中县青城古镇将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
届时将于4月2日14:00和20:00举办秦腔演出 ,4月3日11:00举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城隍出府”,当日20:00有“青城小调”上演,4月4日12:00举办“城隍回府”和两场秦腔演出活动。
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北部,黄河南岸,距兰州90公里、白银25公里,平均海拔1450米。青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十佳最美风情小镇、甘肃省特色气候小镇。
青城古镇是古丝绸之路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集散中心,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古镇”,也是水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水烟之乡”。青城古镇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现保存完整的文物古迹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二龙山戏楼和44处古民居四合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出府”民俗活动
城隍出府是青城古镇一年一最隆重最盛大的庙会,远近闻名。青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1038-1039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为“狄青府”。城隍庙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即公元1038-1039年,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所以又称之为“狄青府”。
明朝后期,青城军事战略地位不再重要,朝廷将守备府改移他处。雍正二年,青城经多番努力,将金城(兰州)城隍庙供奉的都城隍请至青城守备府,自此青城守备府改为城隍庙。
雍正二年,经青城人多番努力,为青城请来了都城隍, 都城隍管辖皋、金二县,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城隍庙的隍爷都要乘轿出外巡视,处理世间不平之事。走在最前面的是隍爷的仪仗队,威武庄严,其次是都城隍的轿子,轿身为黄色,轿夫身着黄色服装,然后为皋、金二县的轿子,皋兰县隍爷轿身为蓝色,轿夫着蓝色服装,金县隍爷轿身为绿色,轿夫身着绿色服装。一路刀枪剑戟、斧铖钩叉林立,飞龙旗、飞虎旗迎风飘扬,庄严肃穆,寓意铲除世间不平之事、除暴安良。出巡时所经道路两旁的人家都燃放鞭炮,迎接城隍爷,有的也为城隍爷的轿子披红挂彩。人们早早跪在道路中间,等待城隍爷的轿子从自己的头上越过,祈求祛病消灾,保佑家人平安。
青城小调
青城小调又称西厢小调,是清光绪年间,由本地曲艺爱好者张晓先生创编。该小调共创作唱腔24个曲调,剧本27折,当时用该调排演了八折《西厢记》,因此,定名为《西厢调》。该调音乐唱腔优美动听、曲折婉转,情真韵雅,剧情简单,出场人物少,易排演。百年来一直流传在青城地区,老幼皆爱,2007年青城小调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国十八年,由于受饥荒、瘟疫等因素而逐渐衰落。民国三十七年,青城本地曲艺爱好者刘自重先生重新发起搜集、整理,将民间口头流行的《西厢调》小曲通过请教老艺人讲授,整理成册。并组织演唱,曲调一直在口头流传。“文革”期间,该小调被列为“四旧”,再次停演。
近年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抢救地方传统戏曲,镇文化站发起挖掘、抢救《西厢调》小曲活动,同时组织了《西厢调》小曲演唱自乐班。使该小调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弘扬。《西厢调》小曲的著名剧目有《渔舟》、《富贵图》、《卖货》、《写扇》等,曲调有越调、风筝调、三朵花、洛江岸等。民间艺人陶明宗、滕海文两位《西厢调》传唱者数十年如一日,在搜集整理曲调的同时,孜孜不倦的向爱好者传授技艺。在他们的影响下,青城小曲的传唱队伍日益壮大,表演技艺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