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众齐心共襄图发展,乘势而上齐铸新辉煌——为描绘新时代榆中高质量发展画卷而不懈奋斗


发布时间:2021-11-24 17:01:07 来源:榆中发布

2021年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榆中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中共榆中县委书记冯月旺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奋进新征程 展现新作为 为谱写榆中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提出榆中县今后五年“一中心、一高地、一枢纽、五区”总体发展定位!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全局意识,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一中心、一高地、一枢纽、五区”总体发展定位,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创新城三大任务为重点,乘势而上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奋力打造品质榆中,为谱写榆中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达到10.57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分别达到4.48万元和2.2万元。

今天,让我们通过八个方面工作,展望榆中未来五年美好蓝图:

——把握“政治建设”时代要求,全力彰显旗帜鲜明、绝对忠诚新担当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政治信仰。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确保全县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在对标贯彻中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核心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态度坚决、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要把造福榆中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劲头不减。

在服务大局中提升政治能力。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省市整体布局和榆中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工作,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围绕全县总体发展定位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创新城等重要任务,全面提升干事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严守纪律中锤炼政治品格。坚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最高政治品格,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改革的开路人、发展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坚守道德高线、严明纪律红线、筑牢思想防线、守好行为底线,谨记手中的权力姓公不姓私,做到项目建设阳光下运行、走进企业零距离服务、为民办事一碗水端平,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清正干部、清明政治就在身边。

——把握“转型升级”时代脉搏,全力实现高质高效、跨越发展新突破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明确发展目标、主攻方向、项目支撑,构建“三区三园四带”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以建设西部先进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三大产业区。

建设高原夏菜核心区,按照“稳中东扩”思路,以“两带一环”为重点,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专供基地、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加快清水驿、高崖、新营、龙泉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节水灌溉工程,优化种植品质,力争五年内打造百亿级高原夏菜优势产业集群。

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在哈岘、上花岔、园子岔3乡镇,新建扩建百合良种繁育基地,利用3至5年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引进龙头企业开发百合系列新产品,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百合产业园;在贡井、中连川、韦营3乡镇,依托中药材产业联盟,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成省市级中药材产业园,将百合、中药材打造成为北山6乡镇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在甘草店镇打造千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布局百合、中药材、小杂粮和畜禽加工四个功能板块,以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关键,以紧盯终端市场开发高端产品为目标,建成全县首个品种引进、产销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的榆味农特产品。

推动工业商贸提质量。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打牢基础、做大底盘、优化质量,增强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做强工业产业园,围绕卧龙川产业园、夏官营航空产业园建设,以“链长制”改革为抓手,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新应用,做优钢铁建材、塑编加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双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内打造1至2个百亿级生态产业,大幅提升新兴产业比重,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做精科技孵化园,充分利用在榆优质科创资源,围绕大数据、军民融合等领域,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组建一批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提供优质科研开发、技术攻关、人才培训等系列服务,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做大商贸物流园,围绕西北重要的物流与供应链枢纽建设,重点承接市区商业出城入园和发展夏官营临空经济,引进国内知名物流、冷链服务及跨境电商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本地商贸综合体,形成区域发展辐射效应,带动物流经济、通道经济快速发展。

壮大三产融合产业带。坚持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打造西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四位一体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带,以城关、和平、小康营为主,高品质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广现代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发展采摘体验、观光娱乐等业态,打造休闲农业品牌。

壮大乡村旅游示范带,马坡、小康营等乡镇要利用资源禀赋,做好避暑观光、自驾露营、森林康养等“旅游+”文章,打造“一日游”“多日游”精品旅游环线,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

培育红色文化旅游带,深度挖掘县域红色资源,依托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张一悟纪念馆等爱国教育基地,保护开发第一野战军指挥部旧址、窦家山战斗遗址、张一悟故居等革命遗址,串点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扩展古镇文化体验带,青城、金崖要挖掘古镇文化内涵,突出规划引领,加快古民居修缮、景区功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展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全方位做好旅游宣传推介,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增强项目建设支撑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

在招商引资上,聚焦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和“两新一重”领域,紧盯强企名企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招引集聚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形成招一个、引一串、带一片的联动效应,包装实施重大项目300个以上,形成投资800亿元。

在项目推进上,完善“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强化前期、在建、续建项目攻坚,梯次组织集中开工,定期开展项目观摩,常态化包抓调度、精细化服务保障、经常化调研督导,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在营商环境上,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好差评”制度,完善“三责协同”机制,建设更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榆中打造成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把握“乡村振兴”时代强音,全力塑造兴旺兴盛、富裕富足新面貌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守牢耕地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增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内生动力,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有序、过渡平稳。着眼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监测户、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核查,及时跟进帮扶,实行动态清零。

着力培育夯实富民兴村产业。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和集体经济。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做专做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带动的复合村,把更多农民集聚到乡村振兴产业链上,使延伸的产业链成为百姓的致富链。通过资产盘活、资源开发、项目带动、村办企业等模式,走“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农户参与、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径,五年内全县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让村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合理布局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紧扣宜居宜业目标,让农村成为留住人、吸引人、造福人的美丽家园。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023年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围绕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3大类23项具体指标,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5年内争取建成省级示范乡5个、示范村50个以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完成农村卫生改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有去处、污水能收集。实施美丽乡村提升行动,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打造5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农村更好承载群众幸福美好生活。

——把握“协调发展”时代趋势,全力构建以城带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生态创新城建设为抓手,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共进合力,推动区域协同共建、城乡一体发展。

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合力。紧扣生态创新城建设和兰州市“一心两翼多点”发展布局,聚力推进榆中县、生态创新城、兰州高新区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腾飞。把榆中县、生态创新城、兰州高新区打造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加快城镇综合发展进程。紧抓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政策机遇,推动城镇品质和城镇经济全面提升。

明确发展定位,城关片区突出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升级,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区;和平片区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夏官营片区紧扣生态创新城功能定位,打造科创产业发展区;青城片区立足景区定位,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定连片区加强园区配套,打造新兴产业区,五大片区同步推进、协同共建。

规范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多元协调的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城市风格色彩,围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综合布置市政管线、地下管廊、城市游园,强化承载能力,拓展功能内涵,从总体上塑造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打造特色小镇,金崖、甘草店、新营、贡井等乡镇,要准确定位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注重产镇融合、以产兴镇,建立特色小镇项目库,切实把小镇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

打造生态创新发展高地。突出夯实基础,着力推进外联内畅快速通道和综合交通配置工程,做好机场、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的有效衔接,保证项目高质量如期竣工,用3年时间配套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和人口集聚创造良好条件。

突出生态优先,按照“先植绿、后建城”要求,加大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河洪道治理力度,坚持建管并举,实现“入口添景、两岸增绿、两山见林、三线显廊”的生态绿化目标,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突出产业支撑,紧盯“双碳”战略,集聚各类资本,优先布局高端制造、军民融合、医疗康养等产业,构建体现创新创造创业的特色新产业体系,将生态创新城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资源汇聚的综合性创新新城。

——把握“生态文明”时代内涵,全力提升宜居宜业、美丽家园新品质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河湖综合治理保护,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以保护母亲河为重点涵养水生态。坚持把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作为保持黄河水体健康的首要职责。

严格贯彻“先发力、带好头”的要求,履行河湖长责任制,高标准落实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分期实施污水收集处理、生态湿地建设、砂坑治理恢复等26个生态修复项目,确保一年有进展、两年出成效、五年上台阶,构建“五水润城”的水生态格局。

制定县域污水收集处理布点规划,补齐城镇污水处理、乡村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加快消除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五年内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宛川河流域沿线村社污水全收集。

以减少碳排放为方向巩固蓝天蓝。落实“双碳”战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守住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严控“两高一资”项目,有序推进夏官营、龙泉风光发电项目,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力度,督促重点用能企业采用新技术、配套新设备,落实节能降耗要求,从源头上把牢绿色发展关口,促进节能减排向资源再生转变。

坚持源头预防、联合执法、全民共治,管控污染排放、用煤总量,助力空气质量改善,实现集中整治向常态管护转变。

以管护山林地为关键守护生态绿。坚定坚决保卫青山净土,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落实全民义务植树,逐年扩大森林植被,新增国土绿化面积10万亩。

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毁林侵林等行为,切实构筑南部绿色屏障、推进北部生态恢复,再造榆中秀美山川。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综合利用工矿废渣,提高农作物秸秆和尾菜资源化利用率,根治尾菜污染土壤问题。

坚持把生态保护和生态致富相结合,培育引进生态经济企业,发展林下种养,培育生态制种,开发沿河经济,加大生态产品供给,真正把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

——把握“普惠共享”时代追求,全力彰显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新成效

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优化民生供给、增进民生福祉,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先试样板。全力推动和平镇共同富裕试点工作,为全县乃至全市探索有效路径、总结成功经验。五年内把和平建成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镇,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增进民生供给保障全民福祉。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用心用情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3年内解决“入园难”问题,5年内化解“择校热”现状,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提升。优化城乡医疗设施配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扩大“医联体”建设,构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筑牢社会保障网络,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温暖。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榆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价值共识和精神动力,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把握“共管共治”时代路径,全力打造多元参与、综合治理新体系

坚定不移建设法治榆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以法治建设夯实治理根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和司法行政公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聚力协作健全治理体系。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综合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依托国家“新基建”战略,加强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警务建设,深度运用“雪亮工程”和综治平台,着力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融合共享的治理新模式。

以精细管理提升治理效能。紧跟时代发展,紧贴民生需求,精细做好管理服务,切实保障安全稳定。深化“平安榆中”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时代方略,全力开创实干笃行、勤政廉政新局面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创新筑牢战斗堡垒。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固本强基、队伍提升、党建赋能、服务振兴、品牌创建五大专项行动,健全网格化村党组织体系,高标准打造党建样板,集中力量培树一批基础扎实、工作活跃、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榆中党建新品牌。

严管厚爱建强干部队伍。旗帜鲜明选用政治强、业务精、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实绩优的干部,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

正风肃纪营造良好氛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突出源头预防,加强党纪教育,强化惩戒震慑,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文/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