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革命英烈——丁益三


发布时间:2021-10-18 17:39:02 来源:榆中发布

丁益三,原名丁尚谦,1896年出生于榆中县三角城乡丁官营村。1911年,考入甘肃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与在京的榆中籍青年学生张一悟、张亚衡一起积极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被喻为“榆中三杰”。北京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23年毕业回到兰州,创办了一座罐头加工坊,因而,人们俗称其为“丁罐头”。在搞罐头生产的同时,从事农业改进和食品制造研发,曾任甘肃省农业改进所所长。1926年先加入国民党,尔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14日被选为国民党甘肃临时党部执行委员之一。在此期间,丁益三充分发挥其能写会唱地特长 ,积极宣传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为核心内容的新三民主义,随后又成为王孝锡、胡廷珍建立的“青年社”第一批社员。在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以兰州女子师范学校为集合地点,以兰州一中校刊为阵地,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展开尖锐、激烈的斗争。他还热情支持“藏族群众文化促进会”的工作,住在拉卜楞寺,帮助藏族同胞学习汉文、汉语,对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作了一定工作。

1928年2月,丁益三在国民党清党时,被捕入狱。在狱中,军警们将丁益三反绑在长条凳子上,在胸部放一根木棍,在两端狠劲下压。边压边问:“你什么时候加入共产党?领导人是谁?在共产党里干了些什么?”丁益三咬紧牙关摇了摇头,敌人便加力下压,只听胸部闷闷地响了三下,三根肋骨断了。丁益三晕了过去,皮肉上鲜血直流。敌人将丁益三从牢门口扔进了牢房。第二天,军法处继续审问。他们将丁益三绑在老虎凳上,边用刑边问那三句话,丁益三照样不肯声。敌人便在他的双足下垫砖块,丁益三又晕了过去。第三天,军法处第三次审问,因为丁益三肋骨骨折、腿部骨折,都没有供出一句口供,敌人有点无计可施。军法处长咆哮道:“把红柳梢拿过来,把背花揭掉!”士兵抱来一捆两米多长拇指般粗的红柳梢,把丁益三吊在屋梁上。军法处处长亲自用刑,每在丁益三身上抽一条,皮肉上就露出一条血印,鲜血滴滴流出。军法处长抽断一根红柳条,又换一根,自己抽累了,又换他人。最后将一捆红柳条全部抽断才住手,可是丁益三整个血肉模糊,早已不省人事,敌人又将丁益三扔进监狱。第四天,丁益三才从昏迷中苏醒,嘴唇干裂,胸中发烧,内伤外伤剧痛,使他面色蜡黄,眼冒金星,他想喝口水,但牢房中没有,只有不断地咽唾液。同“号子”的难友们向看守要水,军警训斥:“那有水,撒泡尿喝去”。丁益三一阵昏迷,一阵清醒,难友们都说“不中了”。伤痛、无水、无医。但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丁益三又重新站了起来,敌人在这皮开肉绽骨不软的铁汉子面前已是无计可施,只好通过其他方式证明丁益三的真实身份和革命活动,以便量“罪”定刑。

1931年2月,丁益三的战友们通过一位绅士向省党部要人,说丁益三就是丁罐头,一个做罐头生意的人,整天为生计奔波,怎么是共产党。如果要真是共产党,受了如此重刑能不招吗?请你们放了他,如果发现他为共产党做事,你们拿我是问。省党部的那位要员认为这话有道理,就允许丁益三出狱。

丁益三出狱后,国民党政府派军警特务不断监视骚扰。1932年,丁益三被迫离兰,辗转南京、上海、江西、宜黄、宁都等地继续传播革命真理,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因病返兰。1937年,病逝葬于故土,终年40岁。

丁益三精通农艺、果树栽培、食品罐头加工,酷爱书法,善长文艺,待人亲和,乐于助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辉煌;虽然悲壮,却令人敬畏,可歌可泣;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不断地鼓舞着与时代奋进的人们,他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