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遗痕——榆中历史文物


发布时间:2020-12-23 17:31:40 来源:榆中县博物馆

前  言

榆中地处甘肃中部,西依省会兰州,东接陇右,踞兰州东进之咽喉,黄河流经县域,自古以来位置重要,地域面积约三千三百平方公里。南有祁连山余脉马衔山、兴隆山,北依大片黄土山区北山,中部是开阔的川塬河谷区域。榆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垲坪滩遗址,将榆中古人类生存的历史追溯到1万年以前;遍布县境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更是榆中先民创造灿烂文化的记忆。秦始皇33年(前214年)建县,是兰州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榆中既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数千年政权交替中历代兵家驻防要塞,境内村社多以营、城、堡、寨留名,就是对历史的印证。

分史前遗珍、汉晋瑰宝、唐宋明珠、明清精华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史前遗珍

考古调查成果显示,榆中的人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留下的居址以及原始的生产工具就是最好的实物见证。大约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先民来到黄河及其支流苑川河沿岸,披荆斩棘,刀耕火种,繁衍人口,建立家园,自此,文明的曙光照亮榆中大地。随后进入早期青铜时代,榆中先民们创建了更加繁荣的齐家文化、辛店文化,逐渐走进文明社会。

51.png

第二单元 汉晋瑰宝

公元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县。自此,榆中纳入秦王朝的统治。汉代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的繁荣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货币、釉陶的大量出土,反映汉晋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北朝时期青铜造像的出现,说明佛教早已传入榆中一带并逐步兴盛。

52.png

52-2.png

新莽一刀平五千(金错刀)

新莽一刀平五千刀币,国家一级文物,铜质范铸,其形制极像现代人用的钥匙,由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组成,上部是方孔圆钱,下部为刻刀形。刀币长7cm,宽1 cm,厚0.2 cm,重30.84g。首呈圆形,内有方穿,环部以黄金镶嵌“一刀”二字,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字样,铸造精良,币上钱文俊美,以垂针篆为主,因用黄金错镂其文,所以又称金错刀。

第三单元  唐宋明珠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这一阶段,榆中先后被吐蕃、西夏、金占领,这里既是各民族争斗的战场,又是文化融合的宝地。城关镇朱家湾唐墓出土的金器显示了大唐文明的繁荣昌盛。宋代的青釉瓷器、金代的砖雕等文物珍品,则展现了不同时期多彩多姿的文化面貌。

53.png

第四单元 明清精华

明清时期,榆中一带的多年战乱逐渐结束,社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尤其是青城、金崖地区出现了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之景象,这些地区征集的庄严肃穆的青铜造像,质地晶莹的瓷器,难得一见的石画、石刻、玻璃画等,不仅展示了明清两代的铜器、瓷器等制作水平,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54.png

  明方氏像谱为纸质,手写本,折页包背装,装订极为工整。封面毛笔楷书“方氏像谱”四字,笔法雄浑,力透纸背,运笔方圆结合,阴阳相应。像谱收录了从明代洪武16年(公元1383年)到民国37年(公元1948年)560多年间方氏十一代先祖及其先祖部分师友的46幅人物描金画像和生平事迹。内有明洪武和洪熙年圣旨真迹两道以及明代兵部尚书彭泽为其姑母(即方氏五世祖方镔的妻子)撰写的墓志铭及多篇题记。据像谱记载,此方氏一族系浙江湖州乌城县人,家族内“儒业功名,指不胜举”:方世祖方清随军征战,功勋卓著,二世祖方荣封“从三品武官——怀远将军”;其后,方氏六代长子都曾世袭怀远将军职位。

结 语

这里展出的文物是榆中先民创造历史的重要见证,记载着榆中文明的发展进程,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而且从多方面、多视角展示了榆中先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欣赏文物,解读历史,珍惜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