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榆中县基本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19-10-30 16:03:32 来源:榆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榆中县位于兰州东郊,与兰州主城区零距离接壤,县城距兰州市38公里。全县辖20个乡镇268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含兰州高新区托管的定远、连搭2个镇30个村),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61万人。全县海拔1480—3670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5℃,年降水量641毫米,无霜期163天。

榆中历史文化悠久丰富。建置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因秦将蒙恬斥逐匈奴“垒石为城,树榆为塞”而得名。明代改为金县,1919年恢复榆中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兰州地区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域建制,素有“丝路重镇,省城咽喉”之美誉。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可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明肃王陵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单位,青城古镇、金崖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榆中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活动最早的地区,也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党的创始人张一悟诞生地。境内红色资源丰富,现有兴隆山革命烈士陵园、张一悟纪念馆、解放兰州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53处。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12所大中专院校、4所科研机构入驻榆中,教育资源丰富、人才智力密集。

榆中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境内连霍高速公路、312、309国道和陇海铁路纵横贯通,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在榆中设客货枢纽,有4个高速公路出口和9个铁路货运站,建成环城西路、兴隆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10条51公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平、定远、连搭等区域已与主城区融合互动、浑然一体。随着下一步夏官营军民两用机场、机场快速路、轨道交通4号线、兴隆山旅游专线等项目的启动实施,将进一步拉近与主城区的距离,为建设兰州城市副中心和生态创新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榆中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县内有陇上屋脊马啣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城古镇、小十三陵肃王墓等8处风景名胜,“陇右名山”兴隆山属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55万亩原始森林,是省会兰州的“一叶绿肺”和“天然氧吧”,也是省内旅游避暑必选地。近年来,完成生态造林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是全省首例飞播造林县和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区,成为兰州建设山水城市最适宜区域。

榆中土地资源广袤丰富。县域总面积3302平方公里,耕地105.74万亩,境内地势呈马鞍形,分为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北部干旱山区和中部川塬河谷区三类地区。特别是中部川塬河谷区—榆中盆地,地势平坦、面积广袤,约221平方公里。兰州战略布局的七大组团,榆中就有和平组团、金来组团、定连组团,独占其三,已成为承接兰州中心城区抽疏、生产生活资料市场转移及城市东扩发展的中心地带。

榆中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农业培育壮大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全省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特别是榆中县紧盯国家产业政策,主动抢占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制高点,成功获批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之一,全力打造甘肃首个田园综合体。扶持发展三角城康源、青城魏家大坪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企业达到325家,其中规模以上26家,基本形成了以新型钢铁、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塑编制造、乳制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徐家营工业园、卧龙川工业园不断发展壮大,项目承载力显著提升。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旅游经济多业并举,建成毅德商贸城一期、瑞鑫国际、家盛市场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现代商贸物流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电商经济异军突起,已成为兰州电商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老家·浪街、马坡花海、青城古韵花香等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榆中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榆中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县,也是兰州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4个,贫困人口22381户84382人。2014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减贫20398户78475人,剩余未脱贫人口1983户5907人,贫困发生率从21.3%下降到1.49%。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榆中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32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14.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769元、10459元。全县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1.21亿元和263.17亿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