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党史办帮助迁葬将军墓 家属寄信表谢意


发布时间:2017-06-05 15:03:29 来源:榆中县党史办

5月31日,榆中县委书记王晓宁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某干休所的感谢信。信中用真挚感人话语写到“尊敬的王书记:您好!我是吕继周的小女儿吕怀琼。今年82岁,由于年老体弱,本该早写的感谢信,迟至今天,请原谅。在您的亲切关怀下、在县委党史办和统战部的大力帮助下,去年帮我们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我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今年清明节前还为我父亲举行了隆重的立碑仪式。您在清明节时还组织县级干部进行了高规格的悼念活动。同时还同我通了电话,使我倍感亲切。您用行动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您作为一位年轻干部能做到这些太难能可贵了。对您所做的这一切,我及我的家人万分感谢。相信,长眠于榆中兴隆山的父亲也会含笑于九泉……特别是党史办的张德馨同志,是她冒着大雪,在当地郑元仓老人的帮助下,在兴隆山畔找到了军长坟,并很快传来了照片,使我二哥临终前看到了父亲的坟墓,没有留下遗憾,为了证实坟墓的真实性,她自费利用双休日多次到甘肃省图书馆查找资料,最终证实了墓地……”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2015年11月24日上午九点多,榆中县委党史办干部张德馨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电话中一位老人急切的诉说着,她的父亲吕继周,是一位参加过中条山等抗日战役的师长,因抗日有功,晋升为中将副军长,1944年在甘肃临洮驻防时因病去世,72年来他们兄妹通过多种途径无数次寻找,没有找到父亲的墓地,如今大哥去世,二哥、三哥两人病危,她本人已经80岁了,急切希望找到父亲的墓地,使他们在有生之年不留遗憾。当天榆中大雪纷飞,兴隆山一带更是雪厚路滑,张德馨给周学海主任汇报后,主任说有个线索,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大的雪无法上山找。当张德馨把这一消息告诉老人后,老人在电话那头一边感动地哭着,一边不停地诉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我的两个哥哥一个在云南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一个病危插着呼吸器,能不能让他们临终前看一看父亲墓地的照片,不留遗憾离开人世,完了72年的心愿!”听了老人那一声声的哭诉,张德馨便急切地劝说和催促单位主任周学海,马上去兴隆山附近寻找。办公室司机羊国俊得知后也很义气,开着自己的车三人一同上兴隆山麓寻找,车到山脚下就不能走了,他们三人冒着漫天的大雪,在兴隆山脚下寻找,雪大、山陡、路滑,一个多小时后,三个人变成了泥人,这时周学海碰到了出外照看羊只的南坡湾村麻家沟社七十多岁的郑元仓老人。周学海向老人打听并介绍了情况,老人听后也很感动,说他知道墓地的具体位置,表示愿意带路。于是他冒着大雪带领周学海一行在兴隆山东侧一个长满草木的山坡上找到了军长坟,当时张德馨还给主任周学海和郑元仓老人拍了照片。

回到办公室后,通过微信传去了照片,吕怀琼感动的泣不成声。不几天,吕怀琼打来电话说,她的两个哥哥在看到父亲的墓地照片后,先后离世,但是他们七十二年的夙愿完成了,离世时没有遗憾,走的很安详。随后,榆中县党史办公室就此进行了大量的查证工作。办公室安排张德馨一方面走访村民,另一方面查阅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甘肃民国日报》确认,吕怀琼女士的父亲吕继周,曾是国民党第三军(前身为滇军)少将副军长(去世后被追认为中将),抗日战争中曾和日寇血战中条山,率部突围后,被调到甘肃省临洮县休整。1944年5月25日,吕继周病故于临洮。后移榇兰州,国民政府公祭后,暂厝于榆中县南约五公里,墓地由部属修建,墓碑凸形无字。张德馨及时将这些材料传给吕怀琼及其家属。

得知这些资料后,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吕怀琼写信给榆中县委王书记王晓宁,希望帮助将父亲的墓迁到云南或者就地安葬。王书记在信上批示党史办、统战部详细查阅将军抗战事迹,做好将军的迁葬工作,并尽可能建成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县委统战部的协调下,天水丽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经理白荣贵(榆中籍,退伍军人)先生慷慨捐资五万元,用于将军墓的迁葬。城关镇、南坡湾村、麻家沟社都进行了积极配合。期间,张德馨主动联系吕怀琼一家,帮助他们做好相关工作。

2016年8月22日,县委统战部在榆中县兴隆山畔南坡湾村麻家沟社,举行了吕继周将军的迁葬仪式,缅怀这位抗战英雄。县委王书记在百忙中接见了,吕怀琼家属,并举行了座谈会,进行了亲切慰问。

 2017年初,天水丽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经理白荣贵先生再次慷慨捐资1万元,给将军立碑。3月25日,榆中县相关部门举行了为已故抗日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中将副军长吕继周将军墓立碑仪式。4月1日,清明节前,县委举行了扫墓仪式。5月17-20日,县委王晓宁书记在赴北京对接项目期间,抽时间专程看望了吕怀琼老人。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背景资料

  吕继周,字续文(1897年—1944年),云南省安宁县鸣矣河乡双凤村人。十九岁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十期步兵科,毕业后升任排长。参加了护国讨袁、北伐战争,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任职。先后与日寇战于河北易县、新城、高碑店、娘子关等地,后参加太原会战,其第三军曾一度归第十八集团军指挥。1941年后,吕继周任十二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固守中条山,参加了惨烈的中条山之战。

  1941年5月7日下午,日寇大举进攻中条山,战斗极其惨烈。9日,日军大量投放芥子毒气,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战至13日,军长唐淮源壮烈殉国,师长寸性奇悲愤冲向敌阵,中弹阵亡。杨玉昆、吕继周等继续率部苦战。14日,吕继周与军参谋长谭善洋在洞南沟收集失散官兵4000余人,编成一个纵队,于5月16日向西突围。突围中吕继周所率官兵与日寇展开13次搏杀,吕继周和师部副官车子涵被冲散,吕背部中弹倒在阵亡官兵之中,后被卫士救出。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拼杀,终于突出敌围,渡过汾河,再由师家滩渡过黄河,随后一路辗转到甘肃临洮休整。第三军辖第七、第十二、第三十四师,参战人数29291人,战后统计死、伤、失踪总数为17833人。

194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吕继周为陆军第三军少将副军长。5月25日,吕继周在甘肃临洮病逝,移榇兰州,人们为这位名将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追悼大会,葬于兴隆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