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说“道”兴隆 助榆中打造文化旅游
日期:2017-12-19 来源:榆中发布
字号:[大][中][小]
12月16日,美丽的榆中兴隆山迎来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我国著名道教学者、慈善家、著名书法家、传统文化专家任法融,为打造榆中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文化旅游说“道”讲文化。
“兴隆山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常有‘白云浩渺无际’的美赞,著名道士刘一明后半生也曾在这里修道,并设坛传教,著书立说,使榆中兴隆山成为了甘肃道文化名山。”当天,任法融开门见山的讲起了兴隆山和道文化的渊源。他认为,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文化吸引力,著名道士刘一明曾在榆中兴隆山的历史,有助于榆中打出道文化的“牌”,全力打造、挖掘榆中文化旅游资源。
县文化和体育局局长白贵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榆中地处西北,是古丝绸之路的一座重镇,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兴隆山是甘肃道学名山,历史悠久,历经风雨,几度沧桑。兴隆山绵亘40多公里,偎依在黃河的怀抱,在历史上就有“陇右明珠”、 “陇右第一名山”等美誉,早在西周时,就有隐士在此修行,在明代万历年间,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道文化圣地,并在刘一明的《西运笔记》、《会心内集》等书籍的广泛传播下,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和寄托情怀。
兴隆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榆中陕旅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柱告诉记者,目前兴隆山旅游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为进一步挖掘道文化的旅游潜力和抢占旅游文化市场,2017年5月注册成立了榆中陕旅公司,并计划投资约50亿元进行挖掘兴隆山道文化。他表示,兴隆山开发工作将分为山上的经营项目和山下的田园综合体旅游开发项目两大部分。其中,将兴隆山刘一明的“道洞”原地改造,是挖掘道文化旅游潜力措施之一,在改造过程中,会保留原有的‘土’的成分,保留文化气息,用文化气息来吸引游客。
在谈到榆中打全域造旅游示范县时,县旅游局局长汉玉春认为,榆中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道文化气息,而且榆中是兰州的“东大门”,也是连接着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交通便利和客源市场充足也是榆中挖掘道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持。同时,道文化的深度挖掘会使榆中旅游以自然观光向文化旅游过渡。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会促使榆中形成“文旅”的综合旅游发展模式。